昨日(24日),全球股市集體遭遇“黑色星期一”。繼上周五集體走低后,全球股市再度大幅調整,美股的暴跌傳導至亞太股市,其中A股跌成了“龍頭”,滬指收盤暴跌8.49%,創下8年多來單日的最大跌幅;同日,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韓、英、法、德等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股市均告下跌。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股市集體大跌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暫無可能,但或進一步加劇動蕩。
全球股市集體大跌
美股近日大幅走跌對全球股市造成嚴重打擊,全球股市動蕩加劇的同時恐慌情緒也在急劇升溫。歐洲主要股指盤中跌幅均超5%,而道指開盤后一度大跌千點,美股盤前三大指數的股指期貨均跌逾5%,觸發熔斷機制,美國三大交易所一度暫停交易。美元指數一度跌逾1.5%。
有報道稱,全球股市市值兩周內已經蒸發5萬億美元。全球股市自上周以來大幅回調,從美國到歐洲,日本到韓國,從澳大利亞到印尼、菲律賓,全球股指全線下挫。目前,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的暴跌已引發多個國家和地區政府的關注。
印度官員表示,印度股市下挫短期令人不安;韓國央行周一強調致力安撫市場的重要性,其金融服務委員會將于25日早上7點半在首爾開會,主題為評估股市;菲律賓股票交易所24日表示,因技術原因暫停交易;日本共同社指出,如果市場的動蕩得不到消除,增速趨緩的全球經濟恐將失速,因此出臺經濟刺激政策已成當務之急。
此外,臺灣“行政院”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四大基金及“國安基金”是否將進場護盤;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稱,深港通已經準備好,香港沒有計劃干預市場。香港未出現大量資金流出,銀行體系流動性仍高,金管局必要時會增加銀行流動性。
此前,市場又言論稱,全球市場正在經歷一場金融危機。宋清輝認為,這樣的論斷似乎有點言過其實。“現在的情況還不能稱作金融危機,只能夠說它對市場有大的沖擊。目前美股的行情已由恐懼主導,而且目前的這種恐慌情緒已經傳染給其它的股市,使得全球股票市場的焦慮情緒日益加重。”
宋清輝預測,接下來全球股市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和動蕩,未來或會繼續下跌,“建議投資者需視自身風險因素量力而行,防范風險并注意控制倉位。”
中國“噴嚏” 全球“感冒”?
過去人們常說:“美國經濟一打噴嚏,全世界都感冒。”又稱:“美元是美國的貨幣,卻是世界的問題。”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徐高認為,從近期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來看,把這兩句話里的“美國”和“美元”分別替換成“中國”和“人民幣”,似乎也說得通。
徐高認為,這次全球股市動蕩跟美聯儲加息預期沒太大關系。確實,過去聯儲加息的時候往往會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外流,嚴重時甚至會在這些國家引發國際收支危機。而美聯儲在今年下半年又臨近加息。但是,在過去幾天全球股市的下跌中,表征美元匯率高低的美元指數明顯下降,在上周跌去了接近2%。如果股市是因為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而下挫,那么美元指數應該漲而不該跌。從美元指數的這種走勢來看,并考慮到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近日來的明顯走低,投資者當前正因為股市下跌而預期聯儲會推遲加息步伐。
事實上,這次全球股市動蕩與中國關系不小。人民幣貶值、PMI走低、以及A股大跌讓全球投資者對我國經濟信心下滑,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全球股市下跌。
徐高分析,8月11日,我國改革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令人民幣超預期貶值。這讓部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增長的疑慮上升。畢竟,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08年次貸危機中,我國都堅持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態度。相比之下,近期的貶值不禁讓人猜測我國是否已經到了必須要用貨幣貶值來救經濟的地步了。這樣一來,全球貨幣競爭性貶值預期上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貶值和資本流出壓力都加大。8月21日發布的財新PMI又印證了投資者的疑慮。在8月份,這一指數已下滑至47.1,創出了次貸危機后的新低。而從8月18日開始,A股又明顯走弱,5個交易日里累計下跌約20%。在短短半個月里,國際投資者連續受到了這3個負面因素的沖擊,不少人心中因而形成了中國經濟穩不住、人民幣匯率守不住的預期,從而打壓了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
“不過,恰恰因為這次全球市場動蕩因我國而起,我們才無需恐慌。因為我國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匯率都能穩得住。”徐高強調。
宋清輝亦認為,隨著中國貨幣寬松政策開始發揮效用,料中國的經濟環境不會進一步惡化,隨著時間的積累,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反而會逐漸得到提升,因為中國的監管機構有魄力出臺更多維穩新舉措,也有能力實施更多股市振興政策。同時,美聯儲通過推遲加息來應對市場不確定性的概率也在不斷地增加。
股指期貨全線走弱
在A股與全球市場關聯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全球股票市場本周“開門黑”,加上美國加息預期,熱錢加速流出新興市場等因素影響,這對最近四個交易日融資余額連續減少的A股市場無疑是雪上加霜的。
在宋清輝看來,A股市場大跌,一方面是內外共振下全球危機的一種映射,實質上說明投資者信心嚴重不足。“就當下的A股而言,不管監管層再使出什么招數都無濟于事,因為市場信心太脆弱和市場情緒極度恐慌,最重要的是投資者對官方主導的行情已經抱有強烈的不信任感。”
在外圍市場普遍走弱的情況下,A股承壓下行,期指亦呈現出跟隨走弱趨勢。昨日(24日),期指表現弱勢,三大合約低開低走,盤中觸及跌停板。午盤雖有小幅反彈并打開跌停板,但旋即回落,最終全線跌停。
銀建期貨分析師張皓認為,三大期指全線跌停,一方面表明當前市場多方情緒謹慎,在現貨主力資金持續外流的影響下,多頭抵抗乏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在當前經濟數據低迷、外圍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場走弱之際,A股也承受壓力,因此規避現貨風險進行套;蛘咦隹展芍斧@利的市場需求強烈,導致當前做空力量超過做多力量。
宋清輝對本網記者表示,如果說期指是本輪A股大跌的元兇有點夸大其詞了,股指期貨非股災元兇,因為不管從量級還是從渠道來看,想通過股指期貨操縱股市并非易事,股指期貨頂多只是個催化劑,本輪股市大跌與急速降杠桿和擴容過度等調控不當有較大相關性。
“在這種情形之下,全球央行之間應該加強協同效應,達成默契。A股管理層此時亟需迅速出手維穩和出臺更大的利好政策,例如央行降息降準、取消印花稅等舉措,否則后市或會繼續下跌,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也很難消除。唯有大力度的維穩組合拳,才能夠讓A股市場復穩。”宋清輝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