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行業,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重點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住宅建設等國民建設產業中具有戰略意義。多年來,整個行業的不懈努力和帶動下,國工程機械行業在各個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也涌現出一批處于國際領先位置的外鄉企業,這一效果令人欣喜。步入“十二五”工程機械行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新的發展規劃和重點任務亟待完成。
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
總量目標
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及國際市場的發展預測,考慮到進出口順差進一步擴大,產品技術附加值進一步提高,本規劃預測2015年全行業銷售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水平,年平均增長率大約為17%
科技發展目標
重點圍繞低碳、綠色、高效、節能、信息化工程全面展開各項技術的深入研究,要在以下八個領域有所突破:推動行業科技戰略聯盟的組建;推廣技術創新方法的學習和應用;加強產品可靠性的共性技術研究;通過輕量化設計技術、可靠性與平安性評價技術的應用研究,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完成10種以上產品的輕量化設計,并形成示范應用;開展工程機械再制造技術研究;加快產品智能化、數字化、可視化以及遠程故障診斷和通訊技術的升級;開展工程機械產品節能技術研究和工程機械產品能源多樣性技術研究;加強工程機械產品人機工程學研究。
質量、效益目標
電纜輸送機對發動機、液壓系統、傳動部件、光電子信息系統等各環節進行可靠性研究。使主要產品平均無故障間隔時間(MTBF由400小時提高到600小時;流動資金周轉率行業平均達到2次/年以上,先進企業達到3次/年以上;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30萬元/人/年以上;通過科技創新,工業增加值由21%提高到25%以上;行業平均年利潤率指標堅持在7%以上。
節能、降耗、減排發展目標
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輕量化設計,改造激進制造工藝,提高專業化生產化規模,達到節材5%能耗降低15%大部分產品尾氣排放由國II過渡到國III規范,包括噪聲、振動等指標達到國家相關規范,局部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生產工藝排放基本無污染。
工程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重點及主要任務
提高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制造水平
提高工程機械產品動力配套性能。抓好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的產品開發和高精化、規;圃。對專用傳動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行系統性研究和開發。
實施智能化工程,提高產品智能化控制的技術水平
實現智能優化控制、故障自診斷、平安維護邏輯控制、信息反饋可視化,當今工程機械行業技術發展的主流方向。十二五”期間對工程機械重點主流產品都要達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別是大型工程機械,要實現本機和遠程的智能化控制。
繼續支持發展大型工程機械
重點發展單臺價值在100萬元以上,并已納入重大裝備制造業大型施工機械19種機型的產品,例如大型輪式起重機、大型履帶吊、國家重大建設工程用的特大型塔式起重機、高鐵建設用的重大成套裝備、鐵路機械化養護成套裝備、大型樁基設備、大型土石方工程機械、河道與湖泊大型疏浚設備、大型商品混凝土機械、全斷面掘進機及電鏟等專用大型工程機械,國產化率要達到65%以上。
重點支持研發生產的新產品
加快研發海洋工程施工機械;發展鄉村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綜合技術裝備;加快發展鄉村垃圾處置與綜合利用裝備。支持發展新型施工升降機、自走式和自行式高空作業平臺、高處作業吊籃、叉裝機等產品的發展;加快工程機械各類配附件、專用屬具的研發制造,全國培育幾個屬具制造基地;加快發展環保節能型倉儲裝備,包括電動叉車、高起升堆垛機、自動化物料搬運車輛等;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機械和混凝土制品機械;大力推進舊工程機械產品回收再制造工程。
培育發展航母型國際知名公司和一批專、精、特的中小企業
打造34個銷售額達到1000億元級企業集團和56個500億元級企業集團,成為國際知名公司。同時要支持發展一批專、精、特及生長性較好的中小型企業,使行業結構更趨于合理。
完善檢測、交易、融資租賃等相關機制
應對國家級檢測中心進行投資扶植,與國際水平接軌,國際貿易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對二手設備交易及現役設備的流通管理列項進行專題研究,培育和建立有序、規范、高效的二手工程機械交易市場和管理機制。安排工程機械租賃業務方面的專項規劃,完善和制定工程機械行業租賃業務的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方面的政策性條例,達到規;鸵幏痘陌l展目標。
完善工程機械行業維修服務體系
通過專項調研,對現有維修企業進行評級選拔,納入政策扶植發展范圍,資金上給予必要的支持。建立工程機械維修服務方面的專門職業技術學院(學校)實行公辦與民辦結合,鼓勵大企業集團投資辦學,實行以公益為主盈利為輔的辦學方針,為社會輸送工程機械維修人才。
建立工程機械產品修理、裝調、操作工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全面提高維修、裝調、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大大有利于設備合理使用和保養,改善現役設備完好率。十二五”期間,要逐步將各類產品培訓教材編寫好,按地區和分產品進行實地培訓。